解读《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
一、《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民族复兴之大局,必须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二、《行动方案》要实现哪些主要目标?
总的目标就是,到2025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业农村标准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在产业发展层面,基本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在制修订1000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同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生产和产品“三品一标”协同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在乡村建设层面,制修订一批乡村建设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乡村公共服务标准支撑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形成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内容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在推广机制层面,标准化示范作用显著增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三、《行动方案》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围绕主要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总体上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农业发展的标准基础。以种子、农田建设、土壤整治、农机装备、设施农业标准化等为重点,发挥好标准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以产品为主线,构建协同高效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优化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品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标准;从投入品减量化施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等。
二是补齐乡村建设的标准短板。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标准建设,研究制定农村房屋设计、村庄改造、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以及冷链物流、快递服务等乡村新兴服务业标准;制定人居环境通用标准,加强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垃圾处置、村容村貌整治等专用标准制修订,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以教育、卫生、就业服务、防灾减灾为重点,强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乡村实施应用,开展农村安全防范、应急管理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
四、如何保障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根据乡村振兴标准化多领域、跨专业的特点以及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问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四个加强的保障措施:
五、《行动方案》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概括起来说,《行动方案》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突出了工作重心。具体体现为突出了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要措施。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当前推进工作的重点部门主要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乡村振兴涉及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近期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主要是夯实现代农业标准基础、补齐乡村建设标准短板和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标准化水平。《行动方案》统筹了各部门参与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的具体措施,以确保实施过程中围绕重点领域推进各项工作措施可行,且行之有效。
第二个特点是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乡村振兴各领域的重要遵循。《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行动方案》既强调夯实现代农业标准基础,又注重补齐乡村建设标准短板,体现了发展和建设的协调;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旨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行动方案》提出要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显著提高农业农村标准国际化程度。此外,《行动方案》还强调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标准化水平,强化乡村公共服务标准支撑,落实了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总体上,《行动方案》全面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